close

"這個人,感覺應該是個值得交往看看的"理想對象"呢!" 的結論。
不過說實在的,其實在大部分的情況下,愛上一個人,好像並不是一件需要計算得如此精密的行為吧!
"反正就感覺對啦!"
"覺得你還不錯嘛!"
"因為你很好笑呀!"
"就覺得很可愛吧!"
而這些聽起來不像理由的理由,不像原因的原因,往往卻也是我們最常聽見,愛上一個人的理由及原因,不是嗎?

要不,大概也不會有那麼多人,
總是在戀情結束後,才感嘆的說出這句經典名言:
「因誤解而結合,因瞭解而分手。」
但是這麼聽起來,愛情,感覺似乎是件相當冒險的事,是嗎?
就本質上來說,其實沒錯啊!
原本各自擁有自己的生活,甚至根本互不相識的兩個人,要開始一起過著可能比家人還要更親密的生活,這當然是一種冒險啊!

雖然早在交往前的好幾年,我們就因為曾經是同事的關係而認識,但若要說到真正開始"相識",卻也是從正式交往後才逐漸發展的。
當初,只能隔著一段距離,遠遠的看著她、欣賞著她所外顯的美好。
後來,雖然少了距離的阻隔,多了親密的互動,但卻也因此看見了美好之外的缺點,以及更多意料之外的美好。
是啊! 其實愛上一個人,不就是這麼一回事嗎?
雖然說愛情,真的是一場冒險,也確實存在著許多一開始並不能看見的風險。
但換個角度想,也正是因為它的這種不可預測性,才讓我們能在過程中,不斷遇見一個又一個意外的美好與驚喜。

先認真的列出所有你想要的"理想"條件,再對照每一個可能的對方,一一在你的Check list上打勾、篩選。
姑且先不論列出來的條件,單純只是外表的、內在的還是物質上的,這樣"精心"挑選出來的交往對象,真的就會比較"理想",甚至沒有風險嗎?
別傻了! 如果愛情是可以這樣精密計算的東西,那麼天底下,應該就不會有這麼多怨偶跟感情問題了吧!

年輕的時候,總希望自己將來的交往對象,最好是個又高又帥、又美又辣的萬人迷。
出了社會後又開始覺得,對方應該要有點經濟基礎,最好還能有車、有房、有存款。
等到年紀再大一些,才覺得只要能有份不錯的工作、穩定的收入,對我好就可以了。
然後似乎隨著年齡的改變,每個人的Check list也會跟著改變,甚至還可能逐項被刪減。
就像你們知道,到了最後,我跟花猴的擇偶條件只剩下什麼嗎?
我只希望,我的她,是個善良的女孩。
她只希望,她的他,是個有責任感的男人。

真正需要理由與原因的,其實是,如果做一個值得一直繼續被愛的伴侶。
我相信,應該有很多人都很懂得,怎麼讓自己成為一個更容易被愛上的對象。
看起來很美、很帥,看起來很優雅、很有魅力,甚至看起來就是個條件很好的人。
但一見鍾情之後呢?
要如何讓對方一樣鍾情、依然鍾情,即使是在一起若干年之後。

一開始因為對方的可愛而愛上,後來卻發現對方其實嬌蠻任性又不講理。
一開始因為對方的溫柔而愛上,後來卻發現對方其實爆躁易怒又大男人。
而被分手的一方,往往卻又會怨嘆說,覺得自己明明已經很努力了,但為什麼偏偏作的卻都不是對方想要的呢!

即使再怎麼親密,我們還是無法知道對方怎麼想,或決定對方該怎麼作。
既然都已經在一起交往了,那麼你對他的喜好與厭惡,應該也多少都有一定程度的瞭解,不是嗎?
如果你認為對方,是一個值得讓你繼續愛下去的對象,那麼相對的,你是不是應該也要讓自己成為一個值得他繼續愛下去的對象呢?

不過,我倒是可以提供一個簡單的思考模式給大家做個參考。
或許大家可以試著這麼想,如果今天,他在你身上能夠看見一個他一直很重視,但卻很少有人、甚至沒有別人能夠擁有的特質或特點,如果今天,你能夠持續為他做著一件他一直很想要,但在這個世界上,卻沒有別人願意這麼為他做的事情。
如果,你身上能夠存在這樣無法被人替代的理由的話,那麼,他又為什麼要離開你呢?
不過前提是,你的他,必須也是一個善良又懂得感恩,而且像你一樣,是個值得這樣的付出、值得這樣繼續被愛下去的對象,懂嗎
全站熱搜